歷史上美國打過的貿易戰:並未占多大便宜



回顧歷史,美國曾多次主動挑起貿易戰,產生影響比較大的是對日本和歐洲。

“上世紀80年代的珍珠港事件”

美國對日原木餐桌訂做|原木餐桌訂製貿易戰的時間跨度大約為1985年~1995,被稱為“上世紀80年代的珍珠港事件”。從1975年~1991年,美國共向日本發起瞭15次301調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實現瞭經濟20多年的高速發展,然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某些經濟指標的迅猛增長令美國感到不安。

上世紀70年代,“日本制造”風靡全球,尤其是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一度超過20%,成為美國最大的汽車進口來源國,而美國車幾乎沒有出現在日本市場上。80年代初期,美國對日本的商品貿易赤字飆升至500億美元,美日貿易逆差占美國貿易整體逆差的30%~40%。

美國和日本在1981年達成協議,日本為緩和美國政府不滿而“自願出口限制”,日本汽車制造商也不斷在美國開設工廠,實現在美國的本地化生產。兩年後,美國汽車制造業有瞭好轉,美國又讓日本取消瞭上述出口限制,不料汽車進口又令逆差再次反彈。

此外,當時的美國裡根政府為瞭遏制通貨膨脹,實行高利率和緊縮的貨幣政策,因此推高瞭匯率,造成美元在1980年~1985年間上升瞭60%,加劇貿易逆差。

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令美國中西部和東北部等象征後工業時代的“鐵銹地帶”承受巨大壓力,失業率劇增,制造業大有落後日本之勢。因此 當時的美國國會議員發起瞭大量對日采取貿易保護措施的法案。

為瞭保護本國汽車業,1981年,美國裡根政府限制從日本進口汽車;1983年,為瞭保護美國哈雷摩托,裡根對日本進口摩托車征收45%的重稅,直到1987年哈雷開始重新盈利才請求政府取消重稅;1987年,裡根政府對來自日本的電視、計算機等電子產品征收100%的重稅。

但是,限制進口日本車的措施讓美國的汽車制造商們卸下瞭競爭的恐慌,開始上調價格,那時平均每輛車價格上漲瞭1000美元,制造商們還通過減少產量來抬高價格。據美國佈魯金斯學會統計,1982年~1984年,由於汽車產量減少,美國汽車制造業減少瞭6萬個工作崗位,是裡根總統任期中美國失業率最高的時期。

然而,在啟動對日貿易戰後的10年,美日貿易逆差並未得到改變,1987年美日逆差曾達到567億美元高峰,這段時間內逆差水平基本都在400億美元之上。

美歐多次較量

美歐之間的貿易戰,比美日貿易戰次數更多,行業范圍更廣。

二戰後,雞肉大量從美國出口至歐洲。1962年,當時的歐共體瞄準美國農業中的冷凍雞肉產品,施加關稅壁壘,美國向WTO前身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起訴,但為瞭縮短“戰線”,美國國會通過瞭《1962年貿易擴展法》直接授權總統對貿易保護做法進行還擊,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對從歐洲進口的土豆和卡車等商品征收報復性關稅。

雙方和解後,歐共體元氣大傷,美國卻形成瞭寫進《1974年貿易法》的“301條款”。“301條款”規定,美國貿易代表首先尋求與外國政府協商,以尋求貿易補償或消除貿易壁壘。如果協商無法解決問題,美國可以采取貿易救濟措施,比如征收額外的關稅、費用和實施對進口的限制。該條款具有濃厚的單邊主義色彩,一直遭其他國傢反對。

美歐貿易爭端中“香蕉戰”頗具代表性。1999年3月,美國宣佈單方面對來自於歐盟的價值5.2億美元的產品征收100%的懲罰性關稅,以報復歐盟通過許可證和配額制度限制香蕉進口,對美國相關行業造成損害。歐盟則向WTO要求對美國“301條款”的合法性進行審議。同年4月,WTO認定歐盟修改其香蕉進口與銷售機制,美國可以對歐盟的產品進行制裁,金額為1.914億美元。

到本世紀初,全球鋼鐵產能過剩,美國鋼鐵行業遊說政府進行保護,限制從歐盟和日韓等7國進口鋼鐵產品,最終美國認為這些國傢出口鋼鐵違反《1974年貿易法》“201條款”,該規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進口至美國的產品進行全球保障措施調查,對產品進口增加是否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威脅做出裁定。

當時的美國小佈什政府決定自2002年3月開始對大多數種類鋼材征收最高30%的關稅,為期3年。此次貿易戰,除瞭關稅外三義原木桌板|三義原木桌板工廠,進口配額,進口許可證等也出現在美國的貿易限制措施中。不過,美國的行為遭到各國反制,作為報復,歐盟隨即決定對進口鋼材征收最高達26%的關稅,同時進行進口配額制度。同時,和其他7國向WTO申訴。2003年,小佈什政府宣佈取消上述保護性關稅,此輪貿易戰才畫上句號。

台北原木餐桌|台北原木餐桌工廠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
arrow
arrow

    hffrj777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